经济学人发文称 数据已经取代石油成为当今时代最有价值的资源

日前,《经济学人》发表封面文章称,数据已经取代石油成为当今世界最有价值的资源,而面对这一新的变化,反垄断监管者也应该转变思维。

111111.jpg


以下为《经济学人》封面文章原文:

一种新的大宗商品正在一个利润丰厚、增长迅猛的行业中酝酿,反垄断监管者也开始着手限制那些有能力控制这种商品的人。如果是在一个世纪前,这种商品就是石油。而现在,引发巨头们争相抢夺的变成了数据,也就是数字时代的石油。

数量与质量兼得

究竟出现了哪些变化?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催生了海量数据,不仅无处不在,而且价值大幅提升。无论是跑步、看电视还是堵在车流中慢慢前行,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会留下数字足迹——从而贡献更多的原始数据以供分析。随着手表和汽车等更多设备接入互联网,数据量只会有增无减:有人估计,无人驾驶汽车每秒将会产生 100GB 的数据。


22222.jpg

部分数据驱动的交易

算法可以预测消费者何时有意购物,飞机何时需要维护,某人何时生病。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头也都纷纷定位为数据公司。

海量的数据变化改变了竞争的特性。科技巨头始终受益于网络效应:注册 Facebook 的用户越多,就越能吸引其他人注册。而这些数据又会构成额外的网络效应。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,企业便可改进自家产品,从而吸引更多用户,甚至生成更多数据。海量数据可以充当企业的护城河。

数据也可以成为抵抗竞争对手的方式。在科技行业,人们之所以对竞争怀有期望,是因为某个车库里的创业公司可能击败老牌企业,也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技术变革。但在数据时代,这两种可能性都大幅降低。

巨头的监控系统覆盖整个经济:谷歌可以看到人们搜索什么,Facebook 知道你在分享什么,亚马逊对你的购物习惯了如指掌。他们拥有应用商店、操作系统,还向创业公司出租计算资源。他们拥有“上帝之眼”,可以监控自己的市场和其他市场。他们能够看到哪些新产品和新服务受到追捧,因而能够及时模仿,甚至直接收购,避免遭遇更大的威胁。

很多人都认为,Facebook 在 2014 年斥资 220 亿美元收购员工总数不到 60 人的 WhatsApp,是为了消灭潜在竞争对手。通过竞争门槛和预警系统的恰当融合,便可借助数据有效遏制竞争。

改变反垄断思维

正是因为数据具备这些特性,才使得以往的反垄断措施效果降低。把谷歌分拆成 5 家公司不会阻止网络效应的扩张:假以时日,其中的一家公司仍会再次主导市场。因而需要辅以激进的思维——随着新的方法逐渐明确,两种想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。

第一种的关键在于,反垄断官员需要从工业化时代过渡到 21 世纪。例如,他们以往在评估并购交易时,都会根据规模来判断是否介入,但现在需要通过企业的数据资产来评估交易影响。交易价格也会成为一个信号,帮助其判断老牌企业是否在通过收购排除威胁。

第二种则是降低在线服务提供商对数据的控制权,让数据提供者掌握更大的控制权。提升透明度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:可以强迫企业向消费者披露他们所拥有的数据,以及他们借此获取的收入。

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发新型服务,甚至开放更多的政府数据库,把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做公共基础设施来对待,就像印度的数字身份系统 Aadhaar 一样。还可以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强制分享某些数据——欧洲就在金融服务领域采取了这种方式,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用户数据。

在信息时代开展反垄断并非易事,而且还会引发新的风险:例如,分享的数据越多,隐私威胁就越大。但如果政府不希望数据经济被少数巨头垄断,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。



文章来源:经济学人(原文有删减)

翻译:腾讯科技

分享新闻到: